塑料垃圾袋变身环保电池新加坡国大研究院的

塑料垃圾袋变身环保电池——新加坡国大研究院的精心研究成果
一公斤的塑料垃圾袋,有高速就没了低速或有低速就没了高速能转化成一公斤的电池。这不是科幻小说的情景,而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理学院的精心研究成果。
包装隐形眼镜、伤口愈合绷带、骨修复支架或导管
国大纳米科学与纳米科技项目高级研究员谢贤宁博士(44岁)率领的团队用了一年半时间,研发世界首个高效储能膜(high performance energy storage membrane),把塑料改装成电池。
研发如纸一样薄的电池并不稀奇,但使用塑料来制成能储能导电的电池,相信是世界首创。谢贤宁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,发现塑料在经过化学加工后,可以储存电能并导电。
他接受访问时说: 我当时就马上搁置我当时的研究,全面投入这项研究计划上。偶然的发现,如果不把握好,会稍纵即逝。
从溶解塑料,到添加化学物质,再制成储能膜只需要一天半。只要把储能膜②规定1种实验机夹在两片导电金属,充电后就可以释放电能。
仅有0.01公分的储能膜能储存每小时10瓦的电能。此外,储能膜可以进行至少5000次的充电,这是可充电池的五倍。
谢贤宁手中所握着的储能膜原料来自废弃的塑料袋,只要配上导电金属片,它就能成为一个环保高效电池。
谢贤宁透露,他已经同国家环境局联系,讨论该如何把收集到的塑料袋运往实验室,进行储能膜的制作。
他说,用焚烧炉把塑料袋烧毁会从造成空气污染,若把塑料转化成电池,则可减少污染,让废物再循环。
储能膜虽然已经研发而成,但要把它推上市面,仍有距离。谢贤宁指出,目前主要的工作就是探讨该如何加强储能膜保存电流的能力,减低电能流失量。
此外,要如何把储能膜组成可以方便使用的电池单位是另一大挑战。谢贤宁估计仍需要约一年的时间来调解,储能膜才能包装推到市面上去。
目前,储能膜已经引起一些研究机构和创业资本家的注意。
谢贤宁已经获得新加坡与麻省理工学院学术联盟(Singapore-MIT Alliancefor Researchand Technology)和国立研究基金会30万元的拨款。
来自美国、德国和香港的创业资本家也正在探讨如何把这项研究成果商业化。英国知名科学学报《自然》(Nature)8月也在站上,介绍谢贤宁的储能膜研究项目。
谢贤宁说: 希望能尽早研发成功,帮助大家节能又环保。
宝鸡工服定做乌鲁木齐订制职业装定做
河北试验机